2025 年 4 月初,美國前總統川普再度投下震撼彈,宣布將實施「全球對等關稅」,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盪。這項政策不僅是川普 1.0 貿易戰的升級,更可能對本已脆弱的全球經濟帶來深遠衝擊。全面解析川普新關稅政策的內容、潛在影響、各國應對,並探討未來可能的劇本與市場展望,特別是針對台灣所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。
川普「對等關稅」是什麼?與過去有何不同?
這次的關稅政策核心是「對等」原則,但實際操作極具爭議。主要內容包括:
- 普遍關稅: 自 4 月 5 日起,對全球普遍加徵 10% 關稅。
- 對等關稅: 自 4 月 9 日起,針對與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國家,可能徵收更高的「對等關稅」。試算,越南可能高達 46%、台灣 32%、歐盟 20%、日本 24% 等。
- 計算邏輯: 所謂「對等」並非真正對等各國對美關稅,而是根據一套旨在消除雙邊貿易逆差的公式計算得出。
- 豁免項目: USMCA 成員國(墨、加)大致維持先前規定,鋼鋁、汽車(已課 232 條款關稅)及醫藥、半導體、能源等特定產業暫時豁免。
與川普 1.0 主要針對中國不同,這次是全球性的普遍關稅疊加針對性的懲罰關稅,影響範圍更廣。
為何市場劇震?關稅對美國本土的潛在衝擊
雖然關稅旨在保護美國產業,但報告分析,其潛在負面衝擊不容小覷:
通膨警報:停滯性通膨風險升高
關稅成本最終很可能轉嫁給消費者 。在中性情境下,關稅可能將美國年底核心 PCE 年增率推升至 4.3%;若不幸引發第二輪間接衝擊(如工資上漲),更可能飆升至 5.5% 。這將使聯準會陷入「救經濟」或「壓通膨」的兩難。
經濟衰退陰影:GDP 恐遭重創
在關稅的極端情境下(假設所有威脅實現且無談判),參考 2018 年數據推算,美國 GDP 年增率可能大幅翻負至 -1.5% 。雖然聯準會可能以降息應對,但經濟衰退風險已顯著攀升。
政策的內在矛盾:川普目標與手段的衝突
川普此政策存在三大核心矛盾 [source: 13],這或許是未來走向談判的契機:
- 通膨 vs. 就業: 極端關稅引發的通膨將壓低企業獲利與民眾購買力,最終導致衰退,與川普希望「製造業回流、增加就業」的目標背道而馳。
- 關稅 vs. 減赤: 歷史經驗(如 90 年代柯林頓時期)顯示,財政盈餘往往伴隨貿易逆差擴大(壓低成本、提高企業獲利),想單靠關稅消減財政赤字幾乎不可行。
- 經濟 vs. 債務: 即使關稅能壓低利率 (r),但若經濟成長 (g) 因關稅下滑更快,政府債務困境 (r>g) 反而可能加劇,不利於美元地位。
未來劇本推演:全面開戰或走向談判?
基於上述矛盾及歷史經驗(多數貿易戰最終以談判收場 [source: 19]),可能有三個情境:
- 維持現狀,衝擊最大。 維持 4/2 公布的高稅率,全球經濟陷入衰退,貿易萎縮。
- 走向談判,衝擊可控。 國內外壓力促使美國政府在 3-6 個月內與各國(中國除外)達成協議,有效關稅降至 10-15%,重點戰略產業可能獲豁免。全球經濟短期停滯,供應鏈加速重塑。
- 快速和解,衝擊較輕。 美國內部分歧迅速迫使政策轉彎,除中國外,各國關稅統一降至 10%,並給予豁免。全球經濟弱勢成長。
全球經濟體影響評估:誰受傷最重?
關稅的直接衝擊(成本增加)與間接衝擊(全球貿易萎縮、需求下降)將影響各國 :
美國:
面臨通膨與衰退風險,但擁有談判籌碼。參議院提出的新預算藍圖傾向放棄削減支出、加大減稅,或許可部分抵銷衝擊。綜合評估下,2025 下半年 GDP 面臨最大壓力。
台灣:衝擊顯著,尋求談判
- GDP 影響: 由於對美出口佔比高 (23.5%) 且出口佔 GDP 比重高 (61.2%),台灣受創嚴重。即使談判成功(關稅 10%),GDP 衝擊預估仍達 -1.4% 至 -2.9%;若按 32% 硬課,最壞情境衝擊可達 -9.2%。半導體豁免幫助有限。
- 應對策略: 台灣政府已表態不採取報復,尋求以「零關稅」為目標談判,並可能透過擴大採購美國軍武、農工、能源產品及擴大對美投資作為籌碼。
中國:
強硬反制,經濟承壓 中國迅速祭出 34% 報復性關稅。在 54%(原關稅+對等關稅)情境下,GDP 預估衝擊 -1.6% 至 -3.1%。中美脫鉤趨勢下,外商投資意願降低 ,手機、電腦、紡織、家具、電動車等產業鏈持續外移壓力增大 。
歐盟與日本:
汽車業重災區,態度分歧 對美出口佔比皆高,GDP 最壞衝擊分別達 -1.2% (歐盟) 和 -1.7% (日本)。汽車產業是共同痛點。歐盟內部對反制措施意見分歧,日本官方態度則較溫和。
東協與印度:
- 越南: 被課徵 46% 超高關稅,加上出口高度依賴(佔 GDP 八成),成為最大受害者之一,GDP 最壞衝擊達 -20.6%。主因被視為中國商品繞道出口的管道。
- 印度: 關稅稅率 (26%) 優於預期,對美貿易逆差相對不高,GDP 最壞衝擊約 -1.1%。且與美國地緣政治及經貿關係升溫,可能較快達成貿易協議。
產業風向球:哪些行業首當其衝?
- 海外營收曝險高: 科技、原物料、循環性消費、能源、醫療、通訊、工業等產業,海外營收佔比較高(多數達四成以上),易受全球貿易戰衝擊。
- 潛在高關稅衝擊: 報告引用預估顯示,金屬製品、交通設備、機械、紡織、皮革、服裝等產業,未來可能面臨較高的關稅稅率。
- 庫存壓力: 庫存水位仍偏高的產業(如大型機械、營建相關、服飾紡織),若面臨關稅不確定性而被迫提前拉貨,可能承受額外壓力。
關稅陰影壟罩,談判曙光仍存
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無疑為 2025 年的全球經濟投下了巨大的不確定性。雖然短期內市場震盪難免,但根據財經M平方的分析,政策本身的矛盾以及國內外的壓力,使得走向談判成為可能性較高的劇本。
對台灣而言,這是一場嚴峻的考驗,GDP 面臨顯著的下行風險,政府的談判策略與產業的應變能力至關重要。
未來幾個月,全球市場將聚焦於美中及美國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互動、美國國內的政治角力以及關鍵經濟數據的表現。投資者需保持警惕,靈活調整配置,度過這段充滿變數的過渡時期。
本文內容主要摘錄並解讀自「財經M平方」2025 年 4 月 7 日發布之研究報告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投資有風險,讀者應獨立判斷並審慎評估。
想要諮詢任何「不動產相關資訊」,可以加入喵爸的「好室地產攻略討論區(北部)」Line社群免費洽詢!
持續更新桃園市的最新預售案資訊:讓你不用再大海撈針,喵爸幫你整理好!
1.分享桃園市的重大建設發展
2.提供資產配置的建議
3.解答稅務法規的疑難雜症
4.挖掘值得置產的 A 案
當然啦,最重要的還是 免費諮詢!有任何問題,都可以在社群裡盡情發問!
還等什麼?趕快加入「好室地產攻略討論區(北部)」吧!
https://shorturl.at/IZWl2 點我加入!